本報特約評論員洪樂風
  日前,中紀委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火了。文章不點名批評了廣東省河源市紀委“多管閑事”,牽頭該市嚴打“三偷”(偷伐偷採偷排)違法行為的工作。該文明確斥責,牽頭治理“三偷”,是紀委該攬的活兒嗎?認為這類紀委“亂伸手”的情況,只會分散有限的紀檢監察力量,還將導致部門職責混亂不清。
  對此,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支持。細聽這些點贊聲音,不僅有對中央監督地方的欣悅,更有對紀委乾好主業的期盼。
  那麼,何為紀委主業?按黨內法規的規定,紀委是黨內監督紀律執行的專責機構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才是主業。也正因此,十八大以來的打虎拍蠅最能振奮人心,讓公眾見識到紀委的威力,重拾對改革、對依法反腐的信心。這,是各級紀委的根本任務與分內之事,時時不可忘。
  然而,現實中還真有不少紀委“不務正業”。比如,該文列舉的房屋征收、教師考調、甚至優化經濟發展環境。還有更離譜的,之前江西某鎮紀委,竟然以紅頭文件的形式,通報批評食堂“杏鮑菇炒肉幾乎沒有吃到肉”,令人眼鏡大跌。與“不務正業”的旺盛精力相比,查辦違紀違法線索,有時卻“肌無力”,直到上級、直至中央來挖,腐敗案件才原形畢露,貽誤了不少的時機。
  究其原因,與當地對紀委的鉗制過重不無關係。由於一些地方主官過分強勢,紀委不敢監督、不善監督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。結果,紀委非但沒有實現派駐“代天巡牧”功能,反倒淪為治理的工具。不管什麼事,眉毛鬍子一把抓,全讓紀委打頭陣。反正下邊的幹部怕紀委,讓其來出頭,很多事情容易推動,這正是治理者屢屢讓紀委不務正業的“小算盤”。
 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。紀檢幹部是“管幹部的幹部”,正因此,紀委自身的改革頗為關鍵。12月11日,中央紀委明確派駐機構由其直接領導、統一管理。下一步到地方,各級紀委也必須對派出機構負責,“不僅全覆蓋,更要強實效”。這樣一來,地方紀委就能理直氣壯地監督他人,而非任由他人無理的調配、使喚。
  建設法治中國,一條關鍵的原則,便是履行法定職責。紀委,作為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、“清淤去堵”重要的機構,打鐵必須自身硬。要通過自身不懈的改革,多一些監督執紀問責,少一些多嘴溜號添亂,在“轉職能、轉方式、轉作風”上鉚足勁、下狠功夫。到那時,各級一線執法部門兵強馬壯,可以獨當一面,自然也無需“拉來紀委壯膽”,便可各守其分,廉潔、高效地完成法定職責。
  建設法治中國,一條關鍵的原則,便是履行法定職責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。紀委要通過自身不懈的改革,多一些監督執紀問責,少一些多嘴溜號添亂。  (原標題:依法反腐才是紀委的主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f62pfefq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